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高教新闻  > 正文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莅校调研


发布时间:2019-11-28 来源:理事会办公室 阅读次数:

11月26日下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专家组一行莅校开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项目质量调研。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专家、徐州工程学院原校长韩宝平任组长,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专家、西南医科大学陈勤教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项目主管王大鹏、张景胤,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估研究所博士杨玉婷参加调研。我校领导周进、吴昌林、李桂兰、金国杰、金鑫热情接待。项目合作企业代表、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赵锐、市场经理韩宇、项目经理毛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机电院主要负责人及教师代表陪同调研。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科技处处长胡容玲主持调研座谈。

校党委书记周进致辞。她代表学校对专家组莅校调研表示热烈欢迎,向参与项目建设的老师们和合作企业的领导及项目组成员表示衷心感谢。她简要介绍了学校历史沿革、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等情况,着重介绍了校企合作整体工作开展及阶段性成效。她表示,学校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定位,并逐步形成了注重养成教育、坚持因材施才、强化实践创新的办学特色,而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她说,在教育部富有远见和正确的领导下,我校和华晟经世从项目立项到落地,始终贯彻学校“保证本科规格、坚持以我为主、实现合作共赢、争取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工作方针,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共建专业,最大程度满足专业培养质量需要。项目进行到现阶段,各位领导专家来校为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把脉问诊、提供宝贵意见,带来其他高校建设经验,将对我校推进项目建设大有裨益。她表示,学校将在办学实践中努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不忘育人初心,担当育人使命。

韩宝平致辞。他表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一直致力于推动教学改革和教育生态变革。在国家产教融合政策指导下,规建中心按照“以大平台为抓手、以项目为载体”的理念,为高校、企业搭桥立项的10余个项目取得了较好进展。本次受规建中心委托到首义学院调研,是为了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发掘学校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结合区域经济、合作企业和学校特点,在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的经验做法,帮助总结提升,发挥好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要听取学校在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商讨,为下一步更快更好推进建设提供应对参考。

项目负责人、常务副校长兼机电院院长吴昌林汇报基地建设情况。他介绍,学校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对接市场需求”为指导思想,以“加强专业建设 、确保人才质量 、提高师资力量 、促进共建共享”为目标,以“以我为主、本科规格、规范管理、有序建设”为实施原则,推进项目建设。他具体从项目概况、管理架构及运行机制、学科专业与团队建设、平台化推进情况和下阶段实施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汇报。

专家组一行还实地走访了“互联网+”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听取工作人员对基地建设运行情况的介绍,分别与学校领导、机电院教师、学生进行座谈。

调研结束后,专家组反馈意见。韩宝平谈了三点体会和四点建议。他表示,首义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顺应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基于OBE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做到“反向设计、正向施工”,认识到位,定位清晰,目标明确。学校对校企合作进行了体制机制的整体探索,确定了明确的建设理念,建立了较完善的框架结构和规章制度,为项目长效推进奠定了基础。人才培养初见成效,并对其他专业起到了一定辐射作用。他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国家产教融合政策的理解,利用平台项目推进转型发展;尽快扩大项目成果受益面,加强辐射引领;进行与企业深度融合机制的再探索;加强平台建设特色、成果的总结凝炼,形成可复制、可操作、有示范、有引领的特色经验。专家组其他成员也分别反馈了调研意见。

吴昌林对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并表示将加强认识、稳步推进、勤于总结,争取在同类高校中做出特色。

周进再次感谢专家组把国家有关产教融合的政策精神带到学校,学校将以专家组意见为工作方向标,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学校也将全力支持项目建设,争取在同类院校中发挥出示范引领作用。

据悉,2017年1月,我校获批教育部首批“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2017年6月,学校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项目建设。

打印 | 关闭